前言
白癜風(vitiligo)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,臨床以局限性或泛發(fā)性皮膚黏膜色素脫失為特征。本病在人群中的發(fā)病率約為0.5%,發(fā)病無性別與種族差異。白癜風是由于皮膚和毛囊的黑素細胞內(nèi)酪氨酸酶系統(tǒng)的功能喪失而引起,其可能的發(fā)病機制包括自身免疫、神經(jīng)體液因素、自身細胞毒性以及黑素細胞自毀學說。其中自身免疫學說是目前的研究熱點。白癜風動物模型可分為自發(fā)性模型、化學脫色素模型以及基因修飾模型。
部分造模方法
使用動物:SL雞、小鼠
【造模機制】:
過氧化氫具有較強的氧化性,通過多種途徑影響細胞內(nèi)信號轉(zhuǎn)導。如果表皮內(nèi)過氧化氫過多聚集,可以造成氧化應激狀態(tài),干擾生物蝶呤的循環(huán),抑制相關(guān)酶活性,直接或間接損傷黑素細胞。
氫醌對皮膚具有脫色索作用。其作用機制可能是競爭抑制酪氨酸酶活性,使酪氨酸不轉(zhuǎn)化為多巴和多巴醌,從而抑制黑色素合成。也有觀點認為,氫醌脫色實質(zhì)上是一酪氨酸酶介導的細胞毒作用。氫醌分子易擴散進入黑素細胞的黑色素小體,阻斷黑色素生成,同時氫醌在酪氨酸酶作用下被氧化生成有毒性的半醌基物質(zhì),導致細胞死亡。
莫諾苯宗是一種皮膚脫色劑,接觸皮膚后形成醌半抗原,抑制酪氨酸酶活性、減少黑色素生成,從而導致皮膚色素脫失;莫諾苯宗還可以使皮膚接觸以外的部位產(chǎn)生色素脫失。
【模型特點】:
過氧化氫涂抹豚鼠后,肉限可見豚鼠黑色皮膚變蒼白,隨用藥時間延長,出現(xiàn)白斑,甚至有毛發(fā)色素脫失。皮膚切片鏡下可見,棘層和毛囊內(nèi)黑色素減少,有的毛囊內(nèi)上部呈白色、中間黃色、下部是黑色的色素變化。同時單胺氧化酶增高,膽堿酷酶下降。
用30mg/kg氫醌喂食黑貓6~8周后,貓的皮毛變灰色。將氫醌以皮下注射或喂食的方式應用于豚鼠和BALB/c小鼠,均觀察到受試動物毛發(fā)的色素脫失。
將莫諾苯宗外涂于黑素瘤小鼠C57BL/6B16后,用藥局部以及遠處非接觸部位均出現(xiàn)色素脫失斑,且黑素瘤生長受到抑制,60%小鼠無瘤生存時間>100天。
【模型的評估和應用】:
采用化學脫色法可以在用藥局部或遠端誘發(fā)白癜風樣色素脫失,并引起單胺氧化酶和膽堿酯酶水平變化,此類模型可用于評價藥物療效。
莫諾苯宗外涂于黑素瘤小鼠C57BL/6B16模型,主要用于白癲風和黑素瘤相互關(guān)系及黑素瘤治療方法的研究。莫諾苯宗雖然可以引起健康個體產(chǎn)生白癜風,但這種色素脫失的穩(wěn)定性與持久性尚待進一步研究。需要說明的是,莫諾苯宗在非黑素瘤小鼠體內(nèi)不能誘發(fā)白瘢風產(chǎn)生。
參考文獻:
1.張?zhí)m蘭,閆明.白癲風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. 中華醫(yī)學實踐雜志,2008, 7 (3):212-216
2.祝逸平,許愛娥. 白癜風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.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,2013,39(2): 120-123
3.管淑玉.黑色素相關(guān)研究中動物模型的應用進展.中國實驗動物學報,2009, 17 (6):475-477
4.Austin L M, Boissy RE, Jacohson BS, et al. The detection of melanocyte auloantibod.ies in the Smyth chicken model for vitiligo. Clin lmmunol Tmmunopathol, 1992, 64 (2): 112-120
5.Gregg RK,Nichols L,Chen Y,et al. Mechanisms of palial and temporal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e vitiligo in tyrosinase-specific TCR transgenic mice.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,2010, 184(4):1909-1917
6.Harris JE, Harris TH, Weninger W, et al. A mouse model of viti.ligo with focused epidermal depigmentalion requires.IFN-γ for autoreaclive CD8+T-cell accumulation in the skin. J Invest Dermatol, 2012, 132 (7): 1869-1876